English

蓄得甘露绣山川

——西部地区集雨工程建设纪实
2000-03-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文光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编者按实施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解决源问题。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当地又不具备修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水资源问题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民生活贫困。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西部地区贫困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支持下,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因地制宜修建了一大批集雨蓄水工程,科学有效地缓解了缺水问题,创造了世界抗旱史上的奇迹。这一令人振奋的成就,不仅为这些地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农民收入增加;还出现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改善的好局面;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现在,西部地区广大农民对发展雨水集蓄的小微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很高。有关部门正在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使集雨工程搞好,必须总结和推广群众的实践经验,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给予扶持,各级财政也要给予支持,使之建立和完善良性发展机制。

“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这是一首西部山区流传甚广的民谣,它道尽了西部人饮水的艰难。西部地区历来缺水,特别是山区不仅要从远处运水、水价高,而且在取用别的地方水时,纠纷不断,甚至发生械斗,丢掉性命。

如何做好水文章,改变长期落后的耕作局面,成为西部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悉,我国西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5%,有2亿多人口,3亿多亩耕地面积,并聚居着40多个少数民族的3000多万人。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特别是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现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有首民谣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特点:“三天下雨雨成灾,五天无雨地冒烟。”许多地方只能种点抗旱粮食作物,产量低,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区域内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人。

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摧垮西部地区人民群众奔向小康的斗志,没有摧毁西部地区人民绣绘自己家园的信念。近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西部干旱地区人民群众掀起了一场以建设集雨工程为主的扶贫攻坚战,将传统的雨水利用技术与现代节水灌溉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公路边、田地边、场院边等空余地方,因地制宜地修建小水池、小塘坝,集中拦蓄雨水的小微型蓄水工程460多万个,解决了23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配合各种节水技术,发展灌溉或抗旱保苗补水面积2200多万亩,使1730万人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各级水利、财政部门拨专款,社会各界热情捐献,当地群众投资投劳的办法,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共投入资金4.8亿元,建起了近12万个小微型集雨工程,基本解决了广西大石山地区150万群众的饮水困难。区水利厅厅长李里宁说,广西将采取“以奖代补”政策,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100万个“地头集雨水柜”,将山区的100多万亩旱地改为水田。“以奖代补”就是每建好一个能蓄水40立方米的集雨工程,自治区奖励500元,先建成,后奖励。这个决定一经公布,广西河池地区凤山县原计划试点建设1000个集雨工程,但农户申请建设的总数却达到1.2万个。近几年来,广西的集雨工程基本解决了392万人和28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去年,广西遭遇了近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然而由于大兴集雨工程,许多农民安然度过了一个饮水、灌溉不愁的大旱年。广西西北部大石山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的壮族妇女韦玉娟说,她家建起的集雨水柜里,蓄满了水,大旱之年饮水、用水不发愁。连旱几年不缺水,而且水源就在自己的房屋、地头边,免去了挑水之苦,这是在修建集雨工程前,农民想都不敢想的梦。

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说,水利建设多年的实践证明:天然降雨,是西部地区可利用的主要水源,集雨工程是解决干旱缺水山区群众饮水困难和温饱问题的有效可靠途径。

西部山区贫困的根源在于缺水。如今,集雨工程给山区人民带来了一片盎然的绿色生机

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由于有了集雨水柜,昔日岩溶裸露的穷山沟,如今已是绿色掩映,农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不足600元,增加到现在的近3000元。这个乡合建村的黄克新家,建起了一个140立方米的集雨工程,把2亩旱地改为水田,大旱之年收获稻谷近2000公斤,他又利用集来的雨水改良10多株沙田柚,养了水牛和猪,并在蓄水柜里放养了鱼苗,从而摆脱了贫困。

水利部农水司司长冯广志说,集雨工程设计简单,就地取材,省钱高效,权责明确,便于管理。建设一个蓄水量40立方米的集雨工程,除劳务自己付出外,需投入资金2000元左右,建成后当年就可灌溉农田1—2亩,粮食产量普遍提高40%以上。群众称集雨工程为“德政工程”、“甘露工程”。农民利用集雨工程就可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收入成倍增长,实现粮食自给后,将原来开垦的陡坡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集雨工程还拦住了地表径流,减轻了水土流失。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许多农民改掉了家畜散养不良习惯,卫生条件改善。

西部地区近几年旱情严重,但集雨工程解决了大问题。四川省缺水耕地1000余万亩。但通过180万处集雨工程,解决了860万人、9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并使农民增收3亿多元。截至1999年底,甘肃省已建成集雨工程175万处,蓄水容积达到58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0多万亩,使粮食亩增产在100公斤以上,果园亩增产在200公斤以上,集雨工程日光温室亩产值均达到6000元以上,使农民人均增收147元。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西部地区人民创造出了世界抗旱史上的奇迹。

周文智说,集雨工程抗旱效果明显,其技术已基本成熟,应尽快更大面积推广。集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水利部门要总结各地经验,制定技术标准及规划,推广新技术,加强质量管理、监督、指导和服务。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水利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任务,而集雨工程是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西部地区初步计划在今后十年内要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个,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1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